新疆:以实施“三项计划”为牵引 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来源:自治区党委统战部

自治区党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坚持把实施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三项计划”作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创新举措和基础工程,加强政策的系统性和协同性,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推动“三项计划”见行见效,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各族群众心灵深处。

突出就业融居,推进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自治区和兵团工作汇报时强调:“加快建设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自治区聚焦双向就业创业、大流动大融居精准用力,推动各民族互嵌式发展。

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发挥好对口援疆机制作用,加强劳务协作,推动与29个省区市签订的省际劳务协作向地县两级延伸,促进各族群众更加顺畅便捷地双向流动、就业创业。

着力抓好就业服务。完善市场劳务信息平台,建立健全有组织的劳务输出工作机制和精准化的岗位供需对接服务机制,定期交换岗位供需信息,推动有序就业。加强职业技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律法规等培训,保障务工人员合法权益,推动其更好地在城市立足扎根。鼓励和支持其他省市区群众来新疆创业就业。

加快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在持续推动人口分布格局优化、跨区域双向流动融居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有利于各民族互嵌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促进各民族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推进互嵌式居住,探索完善公租房分配管理模式,为各族群众创造更多交往交流交融的机会。试点开展兴边富民行动中心城镇建设工作,助力边境地区发展。

突出育苗强基,促进各族青少年交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抓住青少年价值观形成和确定的关键时期,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自治区坚持从教育入手、从孩子抓起,突显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积极探索沉浸式、互动式、体验式等方式,促进各族青少年广交朋友、开阔视野,增长本领、凝心铸魂。

规范交流活动工作流程。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设计符合不同区域、不同阶段青少年特点和需求的活动项目清单,明确交流活动内容、形式、流程,形成指导性、操作性较强的工作制度和操作规程。

打造系列交流活动。2023年,组织910批次、2.7万名学生赴北京或其他省区市参观学习,组织600名兵地学生赴北京、天津开展“祖国情·中华行”新疆青少年暑期研学活动。组织343期、1.8万余名全区少先队员与对口支援省区市少先队员开展夏令营活动,各援疆省区市组织51批次、1391名学生来新疆参观交流。

巩固拓展交流活动内容。命名和建设一批高质量的各族青少年交流基地,常态化组织各学段学生参观学习和交流。广泛开展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意义的志愿服务交流活动,稳妥做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项目,持续开展新疆大学生“扬帆计划”项目实习交流活动,组织“新玉轻骑兵”前往兵团开展文化志愿服务交流活动等。目前,有1.36万名西部计划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基础教育、服务“三农”、医疗卫生、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深入开展“手拉手”结对帮扶交流活动,全区454.64万名中小学生与其他省区市中小学生“手拉手”结对子、交朋友。

突出文旅融合,推动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大新疆旅游开放力度,鼓励国内外游客到新疆旅游”“让旅游成为人们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过程”。自治区坚持“全面立体、用心用情、精准有效、常抓不懈、润物无声”的总体原则,以文塑旅、以旅促融,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注入丰富内涵。坚持以增进共同性为方向,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新疆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全过程。坚持用“四个共同”的中华民族历史观,深化价值引领、骨干培训、讲解内容完善、展陈提升、特色资源开发、试点示范等“六项行动”,推动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标识融入旅游景区规划,培育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意义的旅游线路、演艺活动、旅游宜传品、主题游活动,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打造精品路线。创新推动“非遗+旅游”“演艺+旅游”“文博+旅游”等业态融合发展,推出的多条旅游线路入选全国精品旅游线路,新疆知名度影响力全面提升,有效促进疆内外各族群众跨区域流动。

开展文化活动。举办首届新疆文化艺术节、组织大型音舞诗画《掀起你的盖头来—新疆是个好地方》赴其他省区市巡演、在新疆博物馆设立“故宫厅”“国博厅”、推出《红色文物说新疆》等,大力宣传展现中华文化共同性、新疆同其他省区市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事实。举办美食节、音乐节、演出季等群众性文化活动,各族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进一步增强。与周边多国开展文艺巡演和人文交流等推介活动,组织新疆文艺、文物、非遗、旅游推介等“走出去”,着力讲好新时代中国新疆故事,持续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传播力。

突出机制保障,打响“三项计划”新疆品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和完善党的全面领导,是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根本政治保证。”自治区按照“全党重视、大家共同来做”的总要求,压实责任、统筹推动,抓好示范、强化宣传,不断提升“三项计划”质效,打响新疆品牌。

加强组织保障。自治区党委印发实施方案,成立3个协调小组办公室,实施闭环管理,并把“三项计划”纳入年度重点工作任务,加强督促检查、跟踪问效,协调小组各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抓好组织实施;加强兵地协作,稳妥推进兵地互嵌式发展,各级各类学校“手拉手”结对共建、旅游协作发展。

完善工作机制。健全工作衔接机制,将实施“三项计划”与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城乡建设布局、援疆工作、文化工作、就业工作、青年工作、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等有效衔接、一体推进。健全跨省区协作机制,积极争取更大支持。健全旅游人才培养、引进和激励机制,组建“旅游兴疆”专家智库。健全联动协调机制,召开自治区民族工作协调机制全体会议,加强学习交流和经验推广;发挥自治区社科研究单位、高校研究基地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作用,对实施“三项计划”进行研究和动态评估,提供学术支撑、资政服务和决策参考。

注重典型宣传。系统总结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做法,推动跨区域、跨部门、跨行业互鉴互学,形成以点串线、以线连片、以片带面的工作局面。持续打造“石榴籽·祖国行”“民族团结一家亲”“新疆是个好地方”等响亮品牌。积极申报国家民委“三项计划”试点示范项目,打造一批青少年融情实践活动品牌,选树一批互嵌式发展促进就业的示范企业,推出一批体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品旅游线路。加大宣传力度,邀请媒体参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边疆行”活动,围绕基层实施“三项计划”中的典型案例进行宣传,形成浓厚氛围。